【酒与枪】情与欲的流动

在阿尔巴利诺与赫斯塔尔的感情线中,黄金雨丽达与天鹅是非常重要的两段剧情节点。同样占据三章的篇幅,前者是阿尔巴利诺主动前往赫斯塔尔家中,后者是赫斯塔尔主动前往阿尔巴利诺家中(当然,也可以认为是阿尔巴利诺等待着赫斯塔尔的到来),并且都推动了两人关系的发展,结构上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对称。
本文将结合这两个章节标题本身的内涵,对剧情作简易的分析。

首先是《黄金雨》。在这个故事中,神预言达那厄的孩子长大后会杀死自己的祖父,所以遭到国王的囚禁。宙斯趁她睡觉的时候化作黄金雨与她交配,生下珀耳修斯。
而文中提及黄金雨的地方在19章末尾和20章开头,阿尔巴利诺对赫斯塔尔说:“我看见美,阿玛莱特先生,现在。”
“你看上去就像是铜塔里的达那厄。”
于是赫斯塔尔问道:“是提香的达那厄,还是伦勃朗的达那厄?”
阿尔巴利诺回答:“是克里姆特。”
众多艺术大家都曾以达那厄为主题进行创作,两人提到的三幅作品都很有名,但既然阿尔巴利诺强调了是克里姆特的达那厄,自然有他的道理。
Pasted image 20250311223818.png
这一幅是提香的达那厄,提香曾创作过四幅不同的达那厄,这里展示了没有侍女出场的一幅,达那厄的表情更为平静温和。
Pasted image 20250311224023.png
这是伦勃朗的达那厄。
Pasted image 20250311224208.png
这是克里姆特的达那厄。

可以看出,这三幅作品尽管表现的是同一题材,表现的手法及内含的意味却天差地别。克里姆特的作品相较于前两位,其宗教色彩更淡,气氛明显更私密、暧昧而缱绻,呈现出一种纯洁的情色感,一种压抑与欲望的对冲,恰如阿尔贴着赫斯塔尔的皮肤喃喃低语。
下面这篇文章对这几幅达那厄的特点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读,此处摘录部分,仅供参考,或对理解两人的对话有所帮助。十分推荐阅读原文。

伦勃朗捕捉到了达娜厄的故事中悲剧性的一面,那么克里姆特就捕捉到了它最魅惑和暧昧的那一面,说到底,达娜厄故事最动人的是一种流动的情色氛围。
克里姆特的这幅画是我本人最喜欢的一幅《达娜厄》,几乎无需解释,任谁也能看出克里姆特要呈现的故事主题:少女与情欲。这幅画完全可以不用“达娜厄”之名,它可以是任何一位怀春少女的绮梦。画家将铜塔,故事为画家们设置的密闭空间极端化了,达娜厄蜷曲的姿态似乎正在回归人类最安全的姿态——蜷缩于母亲的子宫之时,这说明画家认定情欲是人类的本源状态,是人类回归自然之境的途径。少女脸上的红晕,微张的双唇,正要握紧的手都说明了克里姆特回归了最初的希腊陶罐上那种对达娜厄的诠释——感孕的一瞬间是一种超自然的神圣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克里姆特喜欢用金箔作画,他将金箔作为一种绘画的材料来表达他创作的主题。中世纪时,修士们喜欢用金箔来装饰圣经,20世纪一开始,新锐画家的代表人物克里姆特就用金箔来装点爱欲,正是因为画家赋予爱欲的自然和神圣的特质,这一位沉浸在爱欲中的达娜厄显得纯洁而美好。
来源:艺术家对同一题材的处理(二)达娜厄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奥地利的知名象征主义画家,他的作品构图严谨细致,除人物面部和身体裸露外,其余的服饰和背景都充满着抽象的几何图案,这种修长变形与写实相结合的造型,被包围在充满抽象、象征的甚至神秘意味的气氛中,具有花坛般的装饰美。但是,在那绚烂豪华的外表里边,却也蕴含着人类苦闷、悲痛、沉默与死亡的悲剧气氛。(来源: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百度百科
熟悉礼拜日园丁的人都知道,他最喜欢的艺术家是洛可可风格的布歇和弗拉戈纳尔。洛可可画家选用清淡鲜明的颜色和精致的曲线构图,其作品往往体现出享乐、奢华、爱欲交织的社会风气。(来源:洛可可(艺术名词)百度百科)而钢琴师则嫌弃他们艳俗浮夸没内涵。从创作风格的角度来看,园丁对富有强烈装饰性的作品还是很偏爱的,因此尽管文中并没有其他地方明确提到克里姆特,但笔者大胆推测,他的审美或许也部分受到了这位画家的影响。

那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克里姆特这位艺术家。他的作品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金色时期创作的《吻》和《鲍尔夫人肖像》。这一时期,他常常在作品中使用金箔,使之愈发高贵华丽。
Pasted image 20250312002238.png
这是某品牌眼影盘的联名,因为恰巧用了这两幅画,而且拍得特别漂亮,所以直接放了广告图。左上角的是《鲍尔夫人肖像》,右侧的是《吻》,呈现出一种大气堂皇的瑰美。

这种风格令笔者不由得想起,在献给珀耳塞福涅的告白一节,阿尔巴利诺送给赫斯塔尔的头骨上就装点着这样的金箔。在这份小小的礼物上,每样事物的存在都含有某种深意:麦穗暗示珀耳塞福涅是谷物女神;水仙代表她被哈迪斯掳走的原因;石榴则象征她吃了六颗石榴籽,一年有六个月要留在冥界的情节;而头骨本身来自那位副手——唯二知道大诺曼试图谋杀弟弟,也知道阿玛莱特知道这件事的人。尽管阿尔杀他的行为本身未必有这个意图,但构成礼物的一部分后,显然被钢琴师理解为某种帮助。而金箔在这份礼物上表现出的似乎只是一种纯粹的装饰效果。考虑到克里姆特的创作围绕着性与爱、生与死的主题,选用金箔作为点缀显得尤为暧昧。

在了解克里姆特的其他作品时,笔者发现他曾创作过一组非常有趣的画,名为《哲学》《医学》和《法学》,不仅主题恰好与我们两位主人公的专业重合,而且画面本身呈现出一种美丽而沉郁的色彩。由于与本文内容相关性不大,此处不多展开,但推荐观看第二个视频。
关于克里姆特《哲学》、《医学》和《法学》作品的分析-医学论文-论文网
【克里姆特:酒神所到之处,皆是美艳的欢颜︱艺术大师-哔哩哔哩】 https://b23.tv/XWjYMvt

《黄金雨》一节中,除达那厄外,另一个再次出现的意象是郊狼。在第11章,金箔和郊狼曾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入夜之后这里游荡着狐狸和郊狼,那些野兽在黑暗中嚎叫,金箔在他手指之间闪烁着星星似的光芒,而其他野兽潜藏在赫斯塔尔・阿玛莱特蓝色的眼睛里面。”
从笔者个人的观感来看,阿尔巴利诺提到郊狼的口吻和调情无异。既然阿尔非常清楚关于钢琴师是性欲倒错者且很可能会在杀人的时候勃起这件事,那么在电话中详细地描述自己如何杀死了那只郊狼并取出它的内脏就显得十分挑逗;同时从赫斯塔尔的反应来看,他显然被这段描述吸引了,并最终接受了阿尔邀请他杀死鲍勃兰登的诱惑。在第20章提到郊狼同样是如此。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叶芝的《丽达与天鹅》。

原文:
Leda and the Swan

A sudden blow: the great wings beating still
Above the staggering girl, her thighs caressed
By the dark webs, her nape caught in his bill,
He holds her helpless breast upon his breast.

How can those terrified vague fingers push
The feathered glory from her loosening thighs?
And how can body, laid in that white rush,
But feel the strange heart beating where it lies?

A shudder in the loins engenders there
The broken wall, the burning roof and tower
And Agamemnon dead.

Being so caught up,
So mastered by the brute blood of the air,
Did she put on his knowledge with his power
Before the indifferent beak could let her drop?

译文(余光中 译):
丽达与天鹅

猝然一攫:巨翼犹兀自拍动,
扇着欲坠的少女,他用黑蹼
摩挲她双股,含她的后颈在喙中,
且拥她无助的乳房在他的胸脯。

惊骇而含糊的手指怎能推拒,
她松弛的股间,那羽化的宠幸?
白热的冲刺下,那扑倒的凡躯
怎能不感到那跳动的神异的心?

腰际一阵颤抖,从此便种下
败壁颓垣,屋顶和城楼焚毁,
而亚加曼侬死去。

就这样被抓,
被自天而降的暴力所凌驾,
她可曾就神力汲神的智慧,
乘那冷漠之喙尚未将她放下?

加粗部分为原文引用。

在希腊神话中,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被兄弟驱逐出国,流落到了埃托利亚,埃托利亚的国王很欣赏廷达瑞俄斯,将女儿丽达嫁给了他。廷达瑞俄斯经历人生低谷后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一时间得意忘形,忘了向阿佛洛狄忒祭祀,于是遭到了阿佛洛狄忒的报复。
当丽达在湖中沐浴时,阿佛洛狄忒让宙斯化为天鹅,自己变成鹰,鹰在后面追逐天鹅。天鹅宙斯被追到湖边,无意中看到了美丽的丽达,顿生心生爱慕之情,于是降落在丽达身边。丽达看它健硕可爱,把它搂抱怀中爱抚不停,谁知,这是阿佛洛狄忒的精心策划,丽达因此受孕。
当天晚上,丽达也与丈夫廷达瑞俄斯共度云雨,于是丽达怀孕之后生下了两只鹅蛋,孵出两对儿女。其中一对是她与宙斯的孩子,另一对则是廷达瑞俄斯的孩子。一枚金蛋里生出了卡斯托尔和克吕泰涅斯特拉,另一枚蛋里生出了海伦和波吕丢克斯,其中卡斯托尔和波吕丢克斯就是成为双子座的希腊英雄,海伦引发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克吕泰涅斯特拉则嫁给了亚加曼侬,并为了给大女儿复仇杀死了他。
结合这个背景,这首诗歌便能很好地与维斯特兰钢琴师入室“强奸”首席法医官的剧情联系起来。毫无疑问,这首诗的前八行描绘的是作为天鹅的宙斯“强奸”了作为人类的丽达,天鹅的举动蛮横而狰狞,而女孩则显得惊骇又无助,因此这个标题在最浅显的层次上暗示了读者后文可能会发生什么——性暴力。
而这首诗在第三、四段则逐渐揭示,这场暴行在它本身之外,更会带来某种当时无法窥见、无法预测的灾难性后果:特洛伊战争的爆发,亚加曼侬的死亡。从更宏大的角度来说,炸弹已然埋下引线,而主人公却一无所知,也并未因短暂获得神的视角而得以汲取神的智慧。
叶芝在这首诗篇中想要表达的或许是一种对历史、对不可抗拒的宿命的疑问。他在《幻象》中提出的"螺旋理论"认为历史以两千年为周期轮回:丽达受孕象征希腊文明周期的开端,而基督诞生(另一神人结合事件)则开启新的周期。在这段强奸中,诞生了谋杀、战争、灾难和死亡,也同样诞生了神话、时代和历史。
落到小说中,或许我们能在 蛇 04 中隐约窥见这次暴行所带来的危险的、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我现在不杀了你的话,总有一天会爱上你的。”
“毁灭你的欲望和占有你的欲望一样蓬勃。”

关于这首诗,同样有一些笔者认为可以一观的解读。
首先是丽达与天鹅(叶芝创作诗歌)百度百科的作品鉴赏部分,简短但相对全面。
其次是 叶芝的丽达与天鹅好在哪里? - 宋强的回答 - 知乎,这个回答中谈到了诗人对性暴力模棱两可的态度,以及将这种暴力置于神话和历史更广阔的范围去理解。“这首诗既不谴责也不赞同莱达的强奸,而是试图根据其巨大的神话意义来捕捉这一时刻的复杂性。”
最后是浅析叶芝诗作《丽达与天鹅》中的暴力美学因素 - 中国知网,谈到了暴力的消解,施暴者与承受者的关系从“强占”向“结合”转化。

Pasted image 20250312113833.png
最后贴一张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我一想到阿尔被摆成这个姿势就笑出了声。。